编者按: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法则,对中医骨伤科也不例外。李堪印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“辨位施法”理论,他认为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必须深入到辨位,才能抓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。辨位施法是对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补充,在诊断和治疗上既符合现代解剖学观点,又是对中医传统理论的延伸。
刘德玉 张根印 袁普卫 陕西中医学院骨伤研究所
李堪印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。他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结合骨伤科疾病临床诊治的具体特点和发展的要求,提出了符合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规律的“辨位施法”理论,认为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必须深入到辨位,才能抓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。
伤科“辨位施法”的含义及意义。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法则,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。“辨证”就是把四诊(望诊、闻诊、问诊、切诊)所收集的资料、症状和体征,通过分析、综合,辨清疾病的病因、性质、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,概括、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。论治,又称为“施治”,即根据辨证的结果,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。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,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。
中医骨伤科疾病同内科疾病不同,病变不同程度、不同阶段、病位往往不同,因为不论骨折、脱位、筋伤等伤科疾病,临床症状类似,但从病损的位置、病变的深浅看,却是各式各样。因此,如果不辨位,就抓不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。只有抓住病位要害做出的诊断,才是实质性的诊断。只有诊断确切,才能根据病损的具体情况,施行有效的治疗方法,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目的。
所谓辨位,一是辨别人体损伤的部位,二是辨别筋骨经脉错乱的位置。施法则是根据人体损伤的不同部位及损伤情况,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法,使损伤的筋骨脉络仍复于旧,使瘀血消散,或骨折对位,从而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。手法是治疗骨折的根本所在,不论骨折、脱位或筋伤,若手法施行得当,复位正确,则为治愈疾病创造了基本条件。
李堪印认为,在骨伤科临床治疗中,对于医者,不仅要精通辨证施治的规律,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,掌握并运用“辨位施法”这个重要手段。他认为辨位施法是中医辨证施治理论的补充和发展,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,符合骨伤科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要求。辨位施法在诊断和治疗上既符合现代解剖学观点,又是中医传统理论的延伸,并提出了骨伤科疾病在诊断上要分型、分类,治疗上应施行不同的方法,从而把骨伤科的治疗原则确定为:局部与整体兼顾,辨证与辨位结合,手法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,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紧密结合。
“辨位施法”与辨证施治、辨病施治的关系。辨位施法,旨在辨明损伤部位的伤情,为施治提供临床依据,它与辨证施治及辨病施治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。辨证着眼于疾病的整体的瞬时状态,辨病着眼于基本病理特点和过程,辨位则着眼于损伤部位的伤情,属于辨病施治的范畴,却又为伤科所独有,因此它是伤科外治法所特有的精华所在。